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新能源汽车技术(4607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
(46)
汽车制造类
(4607)
新能源整
车制造
(3612)
汽车修理
与维护
(8111)
1.汽 车 工 程 技 术人员
(2-02-07-11)
2.汽 车 制 造 人 员
(6-22)
3.汽车、摩托车 维 修 技 术 服 务人员
(4-12-01)
4.机动车检测工
(4-08-05-05)
5.电池制造人员(6-24-04))
1.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与质量检验
2.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生产现场管理
3.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
4.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
5.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
6.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与维护。
1.汽车维修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电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检测与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5.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新能源汽车检测、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制造人员、汽车、摩托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调整、性能试验与检测、质量检验、生产管理及技术维修服务、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支付与安全等相关知识;
(3)熟悉国内外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5)熟悉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
(6)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上电控制逻辑知识;
(7)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8)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9)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和交直流充放电控制逻辑知识;
(10)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11)掌握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1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策略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文字、表格、图像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5)能够识别新能源汽车的组件和仪表报警灯的含义;
(6)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整;
(7)能够根据用户手册或保养手册要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维护;
(8)能够使用常用高压电作业检测设备工具进行高压断电、高压绝缘检测;
(9)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高压驱动系统的性能检测和组件更换;
(10)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11)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CAN总线的检测和分析;
(12)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检测和组件更换;
(13)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码和数据流的分析;
(14)能够判断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并进行检测维修。
(三)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取得和鼓励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见表2
表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等级
发证单位
备注
1
汽车维修工
高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必须至少取得其中一本证书,或取得学院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
2
电工
3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中级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检测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6
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 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技能、军事理论、劳动教育、美育课程。
2.公共限定选修课:中华传统文化、安全教育、创业与就业教育、信息技术、职业社会能力、职业应用文。
3.公共任选课:应选学分为4学分。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二)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共设置6门,包括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识图(CAD),机械制图,汽车构造。
2.专业能力课程
包括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维修、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等。
3.专业拓展选修课程
包括汽车文化、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智能汽车传感器与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汽车营销、汽车驱动系统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汽车营销、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发动机系统维修、自动驾驶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构造与检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
4.★专业核心课程
一共设置6门,包括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维修、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等。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与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发电机、冷却系统、车辆控制ECU、电机控制器等部件的基本结构原理、部件的维护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与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汽车传动系的基本结构原理、部件的维护检测与修复;新能源汽车行驶系统基本结构原理、部件的维护检测与修复;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部件的维护检测与修复。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正确使用、维修、检测及调试方法,具有分析、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创新精神。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维修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构造组成、工作原理、控制电路和故障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等知识;能够进行制冷系统压力检测;能够进行暖风系统故障检查排除;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5S”理念,执行“5S”标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本课程要求掌握简单电机模型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构造与工作原理;交流异步电机构造与工作原理;典型电机拆装与检测;电机驱动系统传感器结构和原理;汽车变频器结构和基本原理;典型汽车变频器结构拆装;电机及控制系统热管理。
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
本课程要求掌握电池组的连接方式和常用参数;动力电池组及管理系统各组件安装位置和功能;动力电池组漏电检测;电动机械式接触器的作用和电源管理系统状态监测;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组件工作原理与外部低压连接接口的定义;动力电池组拆装与评估;电池模组和单体电池的检测和均衡;能够进行动力电池组电池模块充放电与容量均衡;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上电控制逻辑和检测。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
本课程主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规范,能够运用维护保养相关工具和设备,能够完成作业场地准备,能够对底盘系统、空调系统、、充电系统、车身电器等系统部位进行维护保养。
七、学时安排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为2696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5学时计算。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
学分与学时的换算。一般16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为135学分;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综合实践(含毕业调查报告或设计、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三年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6.7%,公共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8.30%。
学生顶岗实习6个月。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计划学时
学期、教学周数、课周时数
考核
方式
总学时
教学环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理论
实践
20周
公共
基础
课程
公共必修课
Q111B201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0
18
试
Q511B202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2
20
12
Q511B20110
形势与政策
64
40
24
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Q511C20106
体育
96
0
Q111B202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
军事技能
112
2周
8
Q511B20106
军事理论
9
劳动教育
16
10
美育课程
小计
23
496
188
308
公共限选课
11
Q511B20401
安全教育
Q511B20206
中华传统文化
13
创业与就业指导
14
Q511B20201
信息技术
15
职业社会能力
职业应用文
160
80
公共任选课
17
专升本英语
公共艺术
19
节能减排
社会责任
公共任选课程安排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至少修4学分,共64 学时。
总计
37
720
412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Q324A20101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
Q324B10102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
试/证
Q324B10103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Q324C20304
汽车识图(CAD)
Q324A20205
机械制图
Q324A10206
汽车构造
240
128
专业
能力课程
Q334B10307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
Q334B10308
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Q334B10309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维修★
Q334B10410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Q334B10411
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
Q334B10412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
学期专业实践
企业综合实训
400
16周
毕业综合实践
600
4周
62
1400
136
1464
25
专业拓展选修课程
限选模块一
Q345A20113
汽车文化
Q345B20214
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查/证
Q345B20415
智能汽车传感器与控制技术
Q345B20416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
256
限选模块二
Q345B20217
汽车营销
Q345B20418
汽车驱动系统维修
Q345B20419
汽车保险与理赔
Q345B20420
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
专业任选课程
Q346B20321
汽车发动机系统维修
Q346B20422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构造与检修
Q346B20423
自动驾驶技术概论
Q346B20324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应选最低学分
98
1976
448
1528
全部课程合计
135
2696
748
1948
21
27
说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由电工证(高级)考证代替。
《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的考核由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证代替。
《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的考核由汽车维修工(高级)考证代替。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课程的考核由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检测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考证代替。
(二)实践教学安排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类别
总
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地点
对实践教学的相关说明
理论+实践
多媒体教室,公共机房
上机实训2学时/周
教学做一体化
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理论课1学时/周,实训2学时/周
理论课1学时/周,实训1学时/周
理论课2学时/周,实训2学时/周
实训项目
本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拆装、检修和维护保养实践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训环节进行校内实践教学。
实习
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本校汽车实训基地,福建省泉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睿泰工贸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学生自选相关单位
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以准员工的
身份进行实际工作。
福建省泉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睿泰工贸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
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践实训。
合计
1896
(三)分类学时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比例
62.10%
50.00%
公共选修课
37.50%
专业必修课
77
1640
1384
84.39%
专业限选课
42.90%
专业选修课
60%
756
1940
71.96%
(四)各学期教学环节总体安排表
学期
合计(周)
课堂教学(含课内实践)
军训与实践
复习考试
军训
专业实训
毕业综合
毕业调查
毕业实习
120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带头人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校内专职教师13名;已聘请企(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4名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35岁以下占41.1%,36-45岁占17.8%,46岁以上占42.1%;高级职称占41.2%;兼职教师占专职教师比例为3:1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35%。本专业力求通过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师资队伍保证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带头人要求
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有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制造及售后服务企业工作和实习经历,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最新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3.骨干教师要求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 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4.兼职教师要求
主要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研发和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聘任,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要求(含硬件、软件)
汽车发动机实训室
1.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构造认知
2.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拆装
汽车混合动力发动机、汽车拆装工具、汽车检测工具若干
汽车底盘实训室
1.新能源汽车底盘认知
2.新能源汽车底盘拆装
汽车手动变速器、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驱动桥若干
汽车技术实训基地
1. 新能源汽车整车实训
2. 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实训
汽车整车控制实训台架若干、四轮定位仪、空压机
汽车技术实训室
1. 轮胎拆卸实训室
2. 新能源汽车轮动平衡实训
3..无水洗车
汽车扒胎机、剪式举升机、车轮动平衡仪、空压机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1.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防护实训
2.新能源汽车电机实训
3.新能源汽车电池实训
实训整车(全新北汽EX360)、龙门举升机、电气两用动力电池举升车、76件套绝缘拆装工具
3.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售后技术服务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基地名称
合作单位
主要教学项目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营销实训基地
雪铁龙4S公司
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实训基地
泉州二手车协会
二手车销售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汽配实训基地
泉州汽配协会
汽车配件技术管理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理赔与保险实训基地
泉州大地保险公司
车损与定损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
新能源电动汽车维修检测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实训基地
福建省泉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整车检测与维修
睿泰工贸有限公司
汽车维修与营销
4.信息化教学条件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院建立有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使用与保养、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本专业教师应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综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
教师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中工作岗位的需求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实训教师转为“配角”,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果评价。
3.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师在汽车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学情和教学条件对教学中的理论、实操、仿真软件比例、教学手法和教学形式灵活调整,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收获最佳教学效果。
4.案例教学法
教师使用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案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知识和现实的实践知识进行连接映射,教师需要对案例不断探究,确保案例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整合性。教学重点在于生生、师生之间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观点,并且及时解答。
(五)学习评价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课程标准进行专业教学考核评价。
1.理论课程考核评价
(1)平时课堂纪律(30%)
学生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严谨学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课堂到课率应达到100%。
(2)完成平时作业(20%)
学生须作业完成率应达到100%,并确保作业完成质量。
(3)考试成绩(50%)
学生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参加考核,取得合格的成绩。学生成绩的评定按教务处的相关规定执行。
2.实训考核评价
(1)参与实训的态度(20%)
学生必须以“积极、认真、严谨、虚心、务实”的态度参加实训,自觉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按实训项目的要求和程序进行实训,注意协作,确保安全。
(2)实训的出勤率(20%)
学生必须按时按量参与实训,实训出勤率应达100%。
(3)实训的质量(45%)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训的项目,到达实训项目的要求。
(4)实训效果(15%)
学生能运用实训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常见的专业问题。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一)操行要求
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操行合格,无不良操行记录。
(二)课程与学分要求
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并考核合格,总学分达到135学分。
(三)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
取得表2所列的其中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四)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测评达到合格以上。
十一、继续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在完成所有专科层次的学习计划后,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专业的发展要求开展以下方向的继续学习与深造
(1)在本专业领域继续专升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层次的继续深造;
(2)根据对专业车型领域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可进一步到特拟定的专业汽车行业工作进修,如(大型汽车企业,制造、或销售)等,或专业品牌的汽车公司,如(红旗、奔驰、宝马)等知名品牌的汽车企业工作;
(3)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继续进修,如(汽车电子、电气,汽车机械,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营销)等专业领域的继续学习。
十二、人才培养特色与创新
一是,与维修企业和4S店合作,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顶岗实训或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
二是,通过技能竞赛,形成学、赶、超良好学习氛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的。
三是,落实书证融通。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调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互换,并且积极改革和采用适合新变化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
上一条: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开展新生入学及专业教育 下一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就业硬实力——维修电工三级考试圆满完成